淮南市五区两县 中国各省名字的由来,看
145 2022-03-03
淮南市五区两县 中国各省名字的由来,看看你是哪一种
秦始设盱眙县,东汉改为盱眙县。徐慎《说文》曰:“张目为徐,抬目为夷,城在山上,可见远,故名。”
盱眙县,江苏省淮安市下辖县,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,地处淮安西南部,淮河下游,洪泽湖南岸,以及江淮平原中东部;东与安徽省金湖县、天长市相邻,南与安徽省天长市相邻。西与安徽省来安县、明光市接壤,北与洪泽区、泗洪县接壤。
建设历史
盱眙历史悠久。2230多年来,它一直是一个县。早在夏、商、周时,分别隶属于杨、徐、清等郡。战国时期,越灭吴,盱眙属越国;楚国侵占泗上后,盱眙成为楚国。
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制时,盱眙设县,县名初为“胥台”(Tai,Yinyi),后为“盱眙”。境内有都梁山淮南房产,山上盛产都梁香草(即泽兰)。古县城位于圣仁山一带,远处可见山淮南市五区两县 中国各省名字的由来,看看你是哪一种,故名。都梁山境内盛产都梁香草(即泽兰),又称都梁。据《资治通鉴》、《太平寰宇集》、《大庆统志》记载,唐武德八年后,县政府由圣仁山一带迁至第一山。
盱眙县在秦时属泗水县。
西汉时属徐州临淮县,知府驻盱眙。
东汉时属徐州下邳国。
三国时期,属魏国徐州下邳县。
西晋属徐州临淮国,治盱眙。
东晋末年,改称盱眙县。
南北朝时,始属南雁州,后属北齐淮州。
隋代降为县,属江都县。唐代先后属淮南路滁州、泗州。五朝时先后属吴、南唐。
北宋时属泗州,淮南东路。南宋时升为盱眙军,后称昭信军,隶属不变。
元明清均为县:元代属河南省江北省淮安路泗州;明代属直隶南(省)凤阳府泗州;清代属安徽泗州。
民国初,属安徽省淮寺路。
1932年10月,盱眙县属第六行政区,属泗县。
1938年10月,盱眙县改属第五行政区,治地设全椒。
1940年4月,盱眙县改属第六行政区,治地设在盱眙县江坝。同年7月,第六行政区改为第四行政区。
1941年初,盱眙县划归新设的第九行政区,辖盱眙,华侨治古河、全椒县。
1940年春,新四军江北司令部在皖东建立抗日根据地,盱眙县建立抗日民主政权。
1943年春至1945年8月,盱眙、嘉善两县合并,设立盱眙公署。在此期间,盱眙隶属淮南金浦路东八县联防办(后更名为淮南路东行署),办事处先后设在天长县各家巷和盱眙县石家集。
1944年撤销第九行政区,所辖县全部划归第五行政区。
1945年9月,抗日战争胜利后,盱眙县分为两县,成立盱眙县人民政府。
解放战争开始后,盱眙成为游击区。共产党领导下,徐(夷)冯(阳)贾(山)办事处淮南生活资讯,徐(夷)贾(山)办事处淮南市五区两县,徐(夷)冯(阳)贾(山)县政府,(县)许(义)边防公署、许(义)甲(山)来(安)六(合)公署等地方机关。
1948年12月,盱眙全境解放,成立盱眙县人民政府。这一时期的盱眙属于江淮地区,位于江苏省盐府附近。
1949年6月,撤销江淮专区,设立皖北行署,管辖合肥。7月,皖北行署决定设立楚县特区。
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属安徽省楚县特区。1955年划归江苏省管辖。属于淮阴特区。1965年划归六合特区。
1983年江苏省实行城市管理体制,盱眙县隶属淮阴市。2001年1月,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后,盱眙县隶属淮安市。
行政区划
1996年,盱眙县辖6镇24乡:盱圩镇、九浦镇、马坝镇、官滩镇、桂屋镇、官镇镇、淮河乡、任集乡、龙山乡、洪山乡、古桑乡、黄花塘乡、河桥乡、木店乡、马庄乡、东阳乡、秋集乡、高桥乡、宝鸡乡、兴隆乡、铁佛乡、小嘴乡、魏桥乡、辛街乡、十里营乡、张洪乡、水冲港乡、故城乡、观音寺乡,和王店乡。县政府驻徐城镇。
2000年,盱眙县东阳乡马坝镇永丰村、瓦地村、楼庄村划归金湖县岱楼乡管辖;撤销张洪乡,并入九浦镇。调整后,盱眙县辖9个镇、10个乡。
2004年底,辖14个镇、5个乡。
2015年5月18日,盱眙县撤销许城乡、古桑乡、王店乡淮南生活资讯,以新湾、招港、玉露、新华、盐港、城北、城中、城南、乌墩、沙岗代替原许城乡,设立许城街道宣化、石牛、果园、临柴场14个居委会区域;原徐城镇太和、友发、茂营3个居委会与魏桥乡满岗村委会、桃园村相连。委员会6个村民小组、木甸乡团结村委会6个村民小组、原古桑乡三塘村委会合并成立太和街道;在建、石龙、龙潭、官地、佛窝7个村委会区域设立古桑街;
截至2020年,盱眙县有3个街道(许城街、太和街、古桑街)、10个镇(马坝镇、官潭镇、桂屋镇、关中镇、河桥镇、宝鸡镇、黄骅镇)唐镇、淮河镇、牧甸镇天全湖镇),1个省级农场(三河农场)。辖154个村(户)。面积2497平方公里。
转载请注明www.meilihuainan.com